直播间的“进口奶粉”糊弄了谁
2025-05-13 11:30:17? ?来源:新重庆-重庆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新重庆-重庆日报评论员 臧博 国产奶粉包装成“澳洲牛奶营养粉”,某“进口高钙粉”主要成分是燕麦粉,全英文标签产品竟是100%国产……近期,电商直播间里的“进口奶粉”,忽悠了不少人。主播一句一个“家人们”,一口一个低价,引得消费者激情下单。殊不知,69.9元3桶的“新西兰羊奶初乳高钙粉”出厂价每罐仅需10元,产品中仅有4%进口羊奶粉原料。 李鬼摇身一变成了李逵,如此怪事,让人疑惑:这些在国内生产、使用国内生产许可证和食品标准的奶粉,怎么就这么喜爱洋标签、洋出身?同时,直播间的“进口奶粉”销售乱象,也让人联想到三个问题:主播们声嘶力竭带货假“进口奶粉”,哪里来的底气?消费者发现上当受骗,如何维权?直播间堂而皇之卖假货,平台该承担什么责任? 老话说了千百年:民以食为天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,如今,人们对营养、口感等有了更高的追求,这本是好事一桩。但一些人,却执着于在舌尖上寻找“商机”——他们说着质优价廉的话,干着以次充好的事,将品质平平的食品和保健品,包装成具备某些神奇功效的营养品甚至灵丹妙药,而一旦被消费者或监管部门拆穿西洋镜就跑路,风头过后,换个名称、包装和话术,接着忽悠接着赚钱。 假“进口奶粉”在直播间大行其道,说白了,就是不法商家发现了互联网直播的风口,再通过夸大宣传、虚假营销来赚取暴利。他们眼里的直播间,门槛低、利润高,投入少、收益大,风险小、见效快,比过去打广告、铺渠道、攒口碑的传统路径好走太多。面对直播间的“进口奶粉”乱象,消费者就活该被宰吗?当然不是。 刹住这股歪风,需要监管机构、直播平台、消费者多管齐下。 监管部门,应当以法律法规为准,用好食品安全法、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等;同时,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,对消费者反映较多、投诉较多的产品进行审核、抽检,及时公布处置结果。直播平台,应严格落实平台准入审查和直播内容审核,对违规宣传、敏感关键词、异常低价等情况及时叫停,帮消费者止损。对消费者而言,除了要进行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网络防骗知识学习,还可以积极举报并依法索赔,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 一分钱一分货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“进口奶粉”是如此,各类打着“特惠”“特殊渠道”“全网超低价”旗号的商品也是。认清了低价“进口奶粉”的本质,就不会再上这样拙劣的当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